1楼
- 越过那份艰难
- 2024/4/20 19:17:50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方针,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不断强化文物工作的实证史证作用和宣传教育功能。
目前,吉林省境内已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9204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处;可移动文物71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2.5万件(套)。
这些文物遗存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彰显了吉林区域文明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顶层设计不断完备,文物保护格局初步形成——
吉林省先后编制完成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纲要》《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进一步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新时代全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奠定了全省“五片、两线、一带、十八点”的文物保护总体格局和“一线、两地、三集群、七组团、十片区”的吉林省特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一批文物重点项目列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形成了“1+3+N”的规划体系……
以强烈使命感持续实施考古挖掘,文物家底更加清晰,用吉林文化遗产为树立文化自信夯实文物实证——
“十三五”以来,吉林省文物考古工作继续蓬勃发展,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63项,位列全国省级文博单位前茅,形成了以高句丽、渤海考古为核心,不断加大辽金时期考古力度,逐步增强史前时期考古研究的总体格局。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等一批考古发掘项目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发掘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龙大洞遗址经发掘明确为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这些亮眼的成果具体刻画出了曾发生在吉林黑土地上的故事,证实吉林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文明,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吉林贡献”。
守正创新、加强协作,让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革命文物、馆藏革命文物调查。公布两批革命旧址、东北抗联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名录。现有革命旧址330处、东北抗联旧址165处、馆藏革命文物3948件(套),珍贵文物1145件(套)。
在全国创新打造革命文物研究新模式,首次运用考古学方法系统开展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先后开展了老黑河遗址、红石砬子遗址主动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021年至2024年,推动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共计32项,涵盖东北抗联、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文物保护项目有效推进,文物保存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守住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根。近年来,吉林省先后组织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展示提升工程46项,省内重点文物遗址的整体风貌不断改善。
推进了长白山神庙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文物考古+本体保护+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建设”的保护利用新模式,为长白山旅游发展增添文化内涵。
实施了“吉林省重要遗址保护区划测绘项目”,完成44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划地形测绘工作,加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组织实施延边边墙延吉清茶馆段本体保护工程项目,推动开展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十四五时期,国家支持吉林省文物保护项目172个;吉林省申请专项资金4.93亿元;省文化遗产补助资金累计投入6400万元,支持项目40个。全省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大幅提升。
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让文物保护成果为民所享——
在博物馆建设上,吉林同样不遗余力。全省现有备案博物馆112家,其中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6家,三级博物馆8家。包括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69家,行业博物馆23家,非国有博物馆20家。作为国家文物局首批乡村博物馆试点省份,全省审核认定了150家乡村博物馆。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23年,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1040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数量562个,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3589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为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物无言,却是历史最深情的讲述者。为了保护它们,吉林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行走于田野的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持之以恒,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光彩——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担负着全省境内田野调查、考古发掘、考古学研究及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考古项目分属旧石器、新石器、青铜、高句丽、渤海、东夏、近现代等多个时期,发掘对象包括洞穴、城址、聚落、墓葬等多个类型,从多角度、多时段来实证吉林地方文明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一环,全面揭示古代吉林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就。
今年4月7日,磐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秋虹入围国家文物局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初评。27年间,李秋虹扎根文物工作一线,对发生在磐石这片大地的历史谙熟于心。
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曲清海30年扎根一线,守护一方文物安全,荣登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还有许许多多热爱文物事业、忠于文物保护的人们,将身影藏于吉林的广袤山川中。
近年来,吉林文物保护事业活力迸发、成就斐然。如今,吉林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吉林文化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生命力,听——吉林精彩故事正在讲述!